濟寧新聞網訊(通訊員 姜業寶 高兵 賈麟閣)梁山縣趙堌堆鄉房那里村的返鄉大學生張博文,利用林下資源發展特色養殖,小蚯蚓“串”起生態循環養殖鏈,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致富路。
在梁山縣趙堌堆鄉的林地上,皮膚黝黑的張博文正在指導工人進行蚯蚓平床作業。去年,他從同學那里得知蚯蚓在制藥、做化妝品、處理污泥等行業用途廣泛,且養殖風險小、收益高。于是,24歲的張博文隨即下定決心養殖蚯蚓。
打定主意的張博文說干就干。去年8月,他投入150多萬元,建起廠房,平整土地,購買蚯蚓種苗。經過與村委會協商,村委會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合作,形成了“黨支部+合作社+公司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。合作社每年收入的10%歸村集體所有,還為村里提供近15個就業崗位,帶動村民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。
地上種樹,樹下養殖,樹林為蚯蚓遮陰,蚯蚓為樹苗提供肥料,這種良性循環使土地的價值發揮到了最大。特別是蚯蚓養殖還為城市生活垃圾、農田垃圾的處理提供了一個“消化吸收”渠道,形成了一個生態循環的產業鏈條。
蚯蚓除了其本身的經濟價值,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。蚯蚓的養殖原料為畜禽糞便、污泥、秸稈等,通過蚯蚓的生命活動,可以達到凈化土地的目的,為農村的廢棄物處理提供了新思路。同時通過深加工,使這些畜禽糞便、污泥、秸稈等變廢為寶,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。
下一步,張博文正打算從單純的的銷售活體蚯蚓,逐漸向深加工轉變。例如,增加脫水、凍干等技術環節。打造“智慧農業”,為小蚯蚓插上科技的“翅膀”,提高蚯蚓深加工產品在市場中的銷售份額和競爭力。
張博文說:“現在養殖規模已經達到200余畝,下一步將擴大養殖規模,免費向農戶傳授技術,吸引更多村民加入。希望通過蚯蚓養殖項目,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增收,讓大家伙一塊富起來!”
請輸入驗證碼